蓝色经济,是可持续的海洋经济,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实践。
近日,《中国自然资源报》记者跟随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浙江主题采访团走进宁波市舟山港梅山港区、象山斑斓海岸和温州市苍南黄金海岸,看创新涟漪汇成开放潮头,探寻蓝色经济的发展路径,见证“两山”理念带来的变革与突破。
绿色港口,释放叠加效应
繁忙作业中的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。王自堃 摄
梅山港区是世界一流港口——宁波舟山港20个港区中的一个,也是宁波舟山港千万箱级(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或超过1000万标准箱)单体集装箱码头所在地。该港区位于宁波梅山岛东侧,距宁波市中心约55千米,东临舟山群岛,是天然深水良港。
“港区配备了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作业设备集群,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。”梅山港区工作人员陈子豪说,港区正以智慧化和绿色化引领海港发展潮流。
在梅山港区作业现场,塔吊林立,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,其中就有无人驾驶智能集装箱卡车,它们按照预设路线将集装箱精准运至指定位置,与远控桥吊、自动化龙门吊默契配合,作业过程流畅高效。
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捷介绍,梅山港区通过持续推进自动驾驶试验区建设,探索创新传统码头作业模式,优化完善数字化改革新机制,为智慧码头混行作业提供了良好运行环境。
梅山港区是浙江省首个“绿电码头”。举目望去,4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,叶片悠然转动,与港区屋顶上的光伏板相互映衬。目前,梅山港区已实现4台风机与屋顶光伏并网发电,储能设施同步建成,已累计完成绿电发电量超2600万度,绿电消纳超1550万度。
彭捷告诉记者,梅山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率达100%,集装箱卡车电动化率不断提升,大型装卸设备清洁能源比例达88%。绿色能源正驱动这座现代化海港在高效作业的同时,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为全球港口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。
渔旅融合,小渔村变化大
沿着海岸线南下,采访团来到象山县斑斓海岸。在黄避岙乡,一场渔旅融合的变革让海边渔村焕发新活力。
象山黄避岙斑斓海岸。周科 摄
“我们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,打造了斑斓海岸旅游线路,将高泥、白屿等6个渔村串联起来。”黄避岙乡乡长张晨博介绍,这条线路不仅有美丽的山海风光,而且融合了渔业、农业、旅游业等多元业态,“斑斓”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多彩性,也体现了产业的多样性与活力。
近年来,高泥村西沪港的渔旅融合海上综合平台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。“周末和节假日,这里的生意特别火爆,亲子游尤其受欢迎。”高泥村网箱养殖户钱国敏说,他家的海上设施不仅能养鱼,还能接待游客体验垂钓、赶海、海鲜烹饪等乐趣。
在象山斑斓海岸,像钱国敏这样的渔民正享受着渔旅融合的红利。他说,过去使用老式渔排时,每到台风季节就会提心吊胆,鱼的存活率和品质也受影响。如今,升级改造后的新型网箱不仅抗风浪能力显著提升,还扩大了养殖空间,让鱼的生长环境更接近野生状态,加上渔旅融合海上综合平台的作用,他的收益大幅增长,以前年收入约5万元,现在最高可达30万元。
同时,渔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。“垃圾都会带上岸,死鱼、病鱼绝不会扔到海里。”钱国敏说,海洋环境关乎鱼类的健康和养殖效益,渔民们自觉守护这片海域,形成“靠海吃海、护海养海”的良性循环。从网箱改造到生态保护,再到渔旅融合,象山斑斓海岸的渔民们在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下,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新路。
在斑斓海岸沿线,渔排星罗棋布地铺展在蔚蓝海面上,海水退潮后露出的大片滩涂上,到处是弹涂鱼、招潮蟹在跳动、爬行,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滨海图景。游客既能在海上渔排体验垂钓乐趣,也能在滨海滩涂感受赶海乐趣,还能参与各类海洋特色文化活动。“里海荷塘”艺术田园综合体、西沪海洋馆、高泥黄鱼馆等相继建成,村民开办的精品民宿也日益增多,乡村旅游收入逐年攀升。
“渔旅融合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,而且吸引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”张晨博感慨道,曾经以传统渔业为主的渔村,正通过渔旅融合华丽转身,成为集生态、文化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生态海岸,提流量扩增量
正值暑期旅游旺季,苍南县黄金海岸客流如潮,有的乘滑翔伞飞行,饱览海天盛景,有的投身浪花怀抱,在潮起潮落间追逐嬉闹,畅享亲海乐趣。
2023年,苍南县168.88千米海岸公路全线贯通,不仅破解了交通瓶颈,而且让31处沙滩、1个海洋生态湿地公园、2个天然海湾等生态资源“串珠成链”。这条公路沿线海岸被称为168黄金海岸,处处洋溢着生机活力。
“公路全线贯通前,168黄金海岸沿线7个乡镇、28个村的路多是‘断头路’,渔民的海鲜运不出去,好风景‘藏在深闺无人识’。”苍南县旅游投资集团总经理方畛萍介绍,在打造168黄金海岸时,苍南县引进国际顶级设计团队,对沿线海岛、沙滩、渔港、古村等118处自然景观进行规划串联,打造省内线路最长、资源最全、特色最鲜明的环海公路。
168黄金海岸的独特之处在于生态本底:沿途80%的路段可观赏大海,全年约200天呈现蓝色海水景观。“我们不搞大拆大建,而是通过‘轻建设’激活存量。”方畛萍说。
苍南变“大投入、大建设”为“做存量、轻建设”,积极收储盘活县域闲置资源,推动观景平台、牛棚荒地、废弃工厂等闲置资源“变废为宝”,打造了58个网红打卡地。例如,龙台背网红咖啡点,就是依托原生态观景台打造的,用生态美景解锁流量密码。
生态价值的转化,最终要惠及民生。苍南县引导社会资金、村民自有资产参与乡村旅游发展,构建乡村资源共用、平台共建、产业共兴、品牌共塑、成果共享的利益共同体,全面带动沿线村民走向转产转业致富之路,实现门口开店、村口上班。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168黄金海岸沿线接待游客112.12万人次,同比增长34.88%。其中,雾城村的月亮湾沙滩景区通过“国有平台运营+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”模式,由苍南县旅游投资集团每年向村民支付95.8万元秩序维护费,改善了景区秩序,带动了村民增收。
“今年周边民宿从45家增至80家,餐饮收入翻了3~5倍,大家有信心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。”雾城村党总支书记朱朝用说。